1. tar zxvf … -C /../.. (-C是解压到哪个目录)
2. 源码安装时.configure –help 查看可配置的选项,还有configure –prefix
另外configure后可以用“echo $?” 回传值查看,如果是0 就表示成功
3. yum grouplist Development tools
(yum安装红帽封装好的工具集)
4. 挂载ntfs,先要安装nfs支持,mount -t ntfs-3g /dev/sda1 /mnt/windows/
5. RHEL6 ISO中包含目录如highavailable里面包含有集群、虚拟化等功能,package目录里含系统带有的大多数rpm包
6. rpm包命名中,如 xxx.noarch.rpm,其中noarch表示多种架构通用,32bit,64bit等。
7. rpm -ivh (安装,显示过程,显示进度)
-U 升级 (以前没安装过的情况)
-F 升级 (已安装过此包的情况)
-qip xxx.rpm (查看安装的信息,包括私钥信息)
-qlp xxx.rpm (里处未安装的这个rpm中的文件)
-ql xxx.rpm (列出已安装rpm中的文件)
8. rpm安装需要公钥和私钥匹配,一般在安装光盘中可找到公钥,例如RPM-…-KEY…-GPG
9. /etc/pki (该文件夹是和加密相关的)
10. rpm -k (检查RPM包的GPG签名)
11. rpm -qf /etc/vsftpd/vsftpd.conf (可查看conf文件是从哪个安装rpm来的)
12.rpm -qa |grep httpd (列出当前系统所有已安装的和httpd 相关的包)
13. rpm -e … (卸载某个包)
14. yum仓库包括 http,ftp 和 本地 三种来源方式
15. 查看yum开发组件信息 yum grouplist
yum install … (加上 -y 的话 则不会提示,默认设置)
yum update …
yum list …
yum info …
yum clean all (一般是添加了新仓库或仓库出错时用)
16. 搭建yum本地仓库
首先,编辑/etc/yum.repos.d/ 文件夹下任意取名文件如 iso.repo ;
其次, vim 之 如下内容:
[iso]
name = …. (仓库描述)
baseurl = ftp://xxxx/pub/dvd 或者 baseurl = file:///mnt/iso (仓库地址)
gpgcheck = 1 (0是关闭,1是开启gpg校验)
gpgkey = file:///etc/pki/gpg/release
enable = 1 (1是启用仓库,0是不启用)
然后,yum makecache (激活仓库)
最后,yum repolist (查看仓库信息)
17. 一个repo 可以配多个仓库,选择可用,不可用
18. 已知有个redhat iso 镜像,搭建一个yum仓库,步骤:
1. mount -t iso9660 …. /mnt/iso (挂载iso文件) 或在fstab 里面挂载上,例
UUID=89710c3f-2c35-40c2-8f8c-32532dd649c3 /mnt/iso iso9660 loop 0 0
2. 执行mount -a 命令 ,全部挂载
3. 其余步骤如16所示。
19. 在vim中,:r! 用来输入路径会有自动提示,方便粘贴路径
20. 不要轻易用yum remove ,因为可能会删除被其他程序引用的依赖包
21。 yum search 后直接跟命令而不是包名,能找出对应的rpm包,如 yum search palimpsest
22. yum localinstall (安装一个没有入库的rpm包,安装时可到现有仓库分析其有无依赖关系,但一般要加上–nogpgcheck)
23. grub识别分区
hd0 —第一块硬盘
hd0,0 — 第一块硬盘的第一个主分区
hiddenmenu 选项 隐藏grub菜单
title root (内核所在分区)
kernel /vmlinuz-verison root=/dev/.. (真正的根分区 ) quiet (此选项将隐藏硬件检测信息)
initrd /initrd-version .img (其位置相对于root位置)
kernel 挂载在根分区,开始以只读方式挂载,以后启动过程中会重新读写方式挂载
24. 通过grub 破解root密码
在grub菜单,选择要启动的内核,“e”键编辑,在quiet后面 加上 1或s或S或single 表示单用户模式,编辑好后“b”键引导该条目,即可进入文本模式。
25. 保护grub不被修改密码,需要修改grub.conf
在hiddenmenu下加入一句 password xxxxx,如果要求该xxxxx不是明文显示,则可以password –md5 yyyyyyy,其中yyyyy 可用grub-md5-crypt得到加密串。
26. 暴力破grub密码
需要救援光盘,首先打开pxelinux.cfg,vim default-setup (编辑可用光盘引导)
救援模式下,选择 sda (boot的那个)
会自动挂载到 /mnt/sysimage (注意这是光盘的系统,应该chroot /mnt/sysimage/ 切换到真实的linux系统,这样就可以编辑grub了)
27. vim /etc/inittab
运行级别: 0 关机/ 1 单用户 / 2 字符模式,不带网络/ 3 多用户模式 / 4 unused / 5 x11 开机(xwindow)/ 6 reboot
28. /etc/rc.d/rc.local 可以清iptable等功能
/rc.sysinit 操作环境、时区
29. 服务的类型 3类(范围从大到小)
init (/etc/init.d ) —-其下有很多服务,例如 start, restart, reload, status 等操作
system V (service 服务名称 如 start, restart, reload, status等操作)
xinetd (管理简单服务)
其中,支持system V 服务的,才能做到开机启动。
30. chkconfig (查看目前服务的级别运行模式)
chkconfig –level 3 httpd on
(运行级别) (6中运行级别的第3种)
31. 可自己写system v服务,然后添加到开机启动
在 /etc/init.d 下面建立脚本,然后赋予执行权限
32. chkconfig –add httpd (添加system V 服务)
33. system-config-services 图形化管理启动
34. xinetd (需要安装)
vim /etc/xinetd.d 下面有很多服务
rsync 镜像同步
service rsync
{
disable = yes 改成no即可交由 xinet管理
server = 工作目录 /…/…/rsync
}
chikconfig rsync on (开启rsync)
service xinetd restart (重启xinetd服务)
Linux开机启动顺序
第一步--加载BIOS 当打开计算机电源,计算机会<img align=absmiddle
alt=src=`http://www.linux521.com/shouxian.GIF`>加载BIOS信息,BIOS信息是如此的重要,以至于计算机<img align=`absmiddle` alt=
src=http://www.linux521.com/bixu.GIF
>在最开始就找到它.这是<img align=absmiddle
alt= src=
http://www.linux521.com/yinwei.GIF
>BIOS中包含了CPU的相关信息、设备启动顺序信息、硬盘信息、内存信息、时钟信息、PnP特性等等.在此之后,计算机心里就有谱了,知道应该去读取哪个硬件设备了.
第二步--读取MBR
硬盘上第0磁道第一个扇区被称为MBR,也就是Master Boot Record,即主引导记录,它的大小是512字节,别看地方不大,可里面却存放了预启动信息、分区表信息.
系统找到BIOS所指定的硬盘的MBR后,就会将其复制到0×7c00地址所在的物理内存中.其实被复制到物理内存的内容就是Boot Loader,而具体到你的电脑,那就是lilo或者grub了.
第三步--Boot Loader
Boot Loader 就是在操作系统内核运行之前运行的一段小程序.通过这段小程序,我们可以初始化硬件设备、建立内存空间的映射图,从而将系统的软硬件环境带到一个合适的状态,以便为最终调用操作系统内核做好一切准备.
Boot Loader有若干种,其中Grub、Lilo和spfdisk是常见的Loader.
系统读取内存中的grub配置信息(一般为menu.lst或grub.lst),并依照此配置信息来启动不同的操作系统.
第四步--加载内核
根据grub设定的内核映像所在路径,系统读取内存映像,并进行解压缩操作.此时,屏幕一般会输出“Uncompressing Linux”的提示.当解压缩内核完成后,屏幕输出“OK, booting the kernel”.
系统将解压后的内核放置在内存之中,并调用start_kernel()函数来启动一系列的初始化函数并初始化各种设备,完成Linux核心环境的建立.至此,Linux内核已经建立起来了,基于Linux的程序应该可以正常运行了.
第五步--用户层init依据inittab文件来设定运行等级
内核被加载后,第一个运行的程序便是/sbin/init,该文件会读取/etc/inittab文件,并依据此文件来进行初始化工作.
其实/etc/inittab文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设定Linux的运行等级,其设定形式是“:id:3:initdefault:”,这就表明Linux需要运行在等级3上.Linux的运行等级设定如下:
0:关机
1:单用户模式
2:无网络支持的多用户模式
3:有网络支持的多用户模式
4:保留,未使用
5:有网络支持有X-Window支持的多用户模式
6:重新引导系统,即重启
第六步--init进程执行rc.sysinit
在设定了运行等级后,<a class=infotextkey
href=http://www.linux521.com/2009/system/
target=_blank
>Linux系统执行的第一个用户层文件就是/etc/rc.d/rc.sysinit脚本程序,它做的工作非常多,包括设定PATH、设定网络配置(/etc/sysconfig/network)、启动swap分区、设定/proc等等.
第七步--启动内核模块
具体是依据/etc/modules.conf文件或/etc/modules.d目录下的文件来装载内核模块.
第八步--执行不同运行级别的脚本程序
根据运行级别的不同,系统会运行rc0.d到rc6.d中的相应的脚本程序,来完成相应的初始化工作和启动相应的服务.
第九步--执行/etc/rc.d/rc.local
如果打开了此文件,里面有一句话,读过之后,你就会对此命令的作用一目了然:
# This script will be executed after all the other init scripts.
# You can put your own initialization stuff in here if you don’t
# want to do the full Sys V style init stuff.
rc.local就是在一切初始化工作后,Linux留给用户进行个性化的地方.你可以把你想设置和启动的东西放到这里.
第十步--执行/bin/login程序,进入登录状态
此时,系统已经进入到了等待用户输入username和password的时候了,你已经可以用自己的帐号登入系统了.
=== 系统启动的过程需要我们很清楚,好多公司面试题都有的!